如今,我国正处于国泰民安的良好状态,人民的生活也格外安稳。然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那场战争使无数中华儿女在侵略者的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无数家庭因此破裂,也让无数孩子孤苦无依。为了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对这段历史铭记于心,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涉及抗战主题的影视剧作品。
为了牢记这段痛苦的历史,传承老一辈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向那些为保家卫国而捧心血、洒热血的英雄们致敬,同时也为了让后辈了解日军在侵略时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接连不断地在荧屏上播出。剧中描绘的痛快击败日军的片段常常令观众感到热血沸腾,不过电视剧的内容往往是经过改编的,部分情节与真实历史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曾有一个日本家族将某部抗日剧起诉至法庭,最终这个家族竟然赢得了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事件的背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侵占我们的土地,日本向我国派遣了大量的士兵。然而,日本的国土面积有限,人口也相对较少,因而在征召士兵时,不少普通百姓被迫应召入伍。此时,日本的名门望族往往只是派出自己家中得意的年轻子弟去参战,以此推动家族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鸠山家族却是一个例外,全家并没有人参加过对华战争,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姓氏却出现在了我们的抗日剧中。
展开剩余62%举例来说,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红灯记》,在推出时是为了宣传京剧并纪念其六十周年。因此,该剧特地举办了多场公演。而剧中有一位名叫鸠山的队长,正巧当时鸠山由纪夫是日本的首相,这一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红灯记》上线后,迅速激起了日本鸠山家族的强烈不满。
鸠山家族的成员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侵华战争,理应不出现在描绘此悲惨历史的影视剧中。他们这一家代代人才辈出,始终秉持着谨慎和诚信的生活态度。鸠山家族的四代人曾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第一代鸠山家族的鸠山和夫曾到中国留学,深入学习中国的文化,极为钦佩中国的历史。归国后,他致力于为清朝的留学生争取入学名额,第一年就吸引了700多名清朝学生进入东京名校。
到了第二代鸠山一郎,他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发展,对中国表现出很大的善意,甚至曾亲临中国参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此外,鸠山一郎与东条英机有着巨大的分歧,最终毅然选择辞去公职。而第三代的鸠山威一郎在日本财政部任职,1970年代后,他的努力促使鸠山家族创建了日本国际交流组织,频繁访问中国,为中日友好的发展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鸠山家族世代相传从政,其中第四代的鸠山由纪夫曾担任日本首相,并向中国表达了诚挚的歉意,深刻理解日本与邻国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他为中日关系的发展铺就了一条道路。然而,作为当时的首相,他的道歉举动遭遇了来自日本国内民众的质疑和不满,且被指责为日本的“罪人”,可见这一举动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当鸠山家族得知自己的姓氏出现在抗日剧中时,立即采取法律措施要求更改角色姓名。最终,由于多种因素,《红灯记》中的鸠山姓氏无法调整。不过,鸠山家族在诉讼中最终获得胜利,此后我们的抗日影视剧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鸠山这一姓氏,象征着我们对鸠山家族的尊重与诚意。
发布于:天津市西安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