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名医闫云科《经方躬行录》中记载,曾用《伤寒论》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好多个风疹、瘾疹病人。一位45岁的女性因汗出当风,浑身起疹子,奇痒难耐坐卧不安,挠出血了才感觉好点。一开始用当归饮子加味,无效,反而全身憋胀。二诊仔细观察到脉弦滑微浮,于是知道其实病邪在表,宜解表散邪。因病情不重,且久病脉较虚弱,显然不能用发汗重剂,只能微微发汗,遂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一剂而愈。又有一位26岁的瘾疹病人,1岁得麻疹痊愈后,25年来着凉、触冷或遇风吹拂,便疙瘩满身,成块成片,越搔越痒,乃至坐卧不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二剂即汗出疹消,25年之苦一扫而光。
生活中也常见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一到秋冬季节容易浑身发痒,有时还长疹子,甚至延绵不愈至来年春天。去医院、药店求助,可能被告知是荨麻疹,常用的是抗过敏类、激素类药物,甚至免疫抑制剂,都仅可缓解一时,很难根治,有的还有副作用;有的人去看中医,也往往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如试试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是《伤寒论》里治太阳病轻证的方子,辨证要点是脉浮微缓、面色微红、身痒、无汗,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感冒几天之后。脉浮微缓,不同于麻黄汤证无汗时的脉浮紧,提示表证比较轻微,同时病未传里,为欲愈之兆。表邪将解未解,水分在皮下挣扎着要出来,却又汗不出来,所以面色微红,身痒,身痒严重的就可能发为丘疹。在没有明显感冒症状的情况下,风疹、瘾疹之类也往往是类似的情况。此时如果发热的话,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而是时发热时不发热,比如一天两三次周期性发热,同时稍有怕冷。热多寒少,病轻体弱,因此不能用发汗重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当于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1/3,也就是方中一半是桂枝汤,一半是麻黄汤,故名。桂枝汤可治疗“时发热自汗出”的情况,但此处汗不出,所以还需麻黄汤来帮忙。因为病情较轻,一天发热两三次,脉象也不像桂枝汤证、麻黄汤证那么强,所以桂枝汤、麻黄汤的用量都只用1/3,少少发汗即可。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上一篇文章介绍过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一样是发汗轻剂,也都适用于热多寒少的情况,但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无里热之象,如果发热的话是定时发热,同时身必痒;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微有里热之象,发热身不痒。两者尤以是否里热、是否身痒为关键区分点,所以身痒、丘疹属于表证的情况,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往往可见奇效。
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方组成、用量、煎煮和服用方法如下: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注:一两=二十四铢=15.625g,杏仁一枚约0.4g,一升=200ml,一合=20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西安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